ID: 8145900

4.2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课时2)课件(19张PPT)+教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6743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时,PPT,19张,课件,催化剂,反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课时2)教学设计 课题 4.2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课时2) 单元 必修1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教材第一册第4章细胞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中第2节 4.2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酶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了解酶的本质、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延伸对蛋白质功能、性质的理解,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对整个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识目标(1)概述细胞的概念,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理解酶的本质。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与展示,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图表比较、动画演示、动手游戏,以及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2)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生命观念:通过进行实验和讨论,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感知科学的实验结论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社会责任:通过探究合作学习进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重点 教学重点: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难点 教学难点: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课时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放进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肉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后,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1.1783年斯巴兰让尼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思考并猜想,讨论回答。 通过有趣的案例实验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新课讲授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不仅是细胞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生理学家。1834年,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现,胃腺中有一种物质,如果将其与酸混合,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1836年,施旺将这种物质从胃液中提取出来,并用氯化汞处理,终于制备出一种被证明是有效成分的沉淀物,后来该有效成分被称为胃蛋白酶。这是人类第次从动物体内提取出酶.酶的作用:1.酶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催化机理是降低活化能:图像分析:如果把化学反应比作推石头越过山丘,加热相当于加大推力:加催化剂则相当于降低了山丘的高度:1.比较酶与普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探究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2.比较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探究酶的专一性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本质: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 Sumner)经过多次实验,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了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此后他与其他科学家又相继证明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几千种酶都是蛋白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一致认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1978-1982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S.Altman)和切赫(T.Cech)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某些RNA也具有催化活性。科学家将酶的定义完善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它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不发生变化。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本质的探索总结:从前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