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46534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学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506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课,赤壁赋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赤壁赋》优质课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二、回顾“赋”的文体知识。 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 2.理清思路,请同学试概括本文行文内容。(投影) 四、赏析评价 1.学生齐读第一段 (1)本段苏子的心情怎么样? (2)为何而乐呢? (3)本段景物描写胜似仙境,请同学们试描述一下月夜秋景图,并思考有何作用? (4)诗人在欣赏月夜美景中情不自已,朗诵起来。为什么苏轼在船中朗诵“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5)作者紧接着描绘“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何在?请同学们谈谈。 (6)在这个月光如水、气候宜人的夜晚,作者泛舟于浩瀚无边的江上,用了哪两个字表现泛舟时的情景?品味这两个字,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第二段 (1)客由乐而悲,悲又从何而来呢? (2)如何写箫声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还在哪篇课文学过? (4)文中“美人”指什么?作者远隔千里,被贬黄州怎么还惦记仕途呢?大家交流一下。 第三段。 (1)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那么,“客人”之悲来自哪几方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讨论作答) 第四段 (1)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2)由此得出什么道理? (3)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如何评价? (4)那么诗人主张从什么地方寻求安慰呢? 第五段。 (1)结尾段主客感情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2)本段写酒后一片狼藉,主客相与枕藉乎舟中,有何作用? 第三课时 一、字词知识归纳 1、通假字: 2、活用词: 3、特殊句式: 4、成语: 二、写作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三、延伸阅读 江城子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