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50179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件(共20张)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43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必修,4课,明清,之际,活跃
  • cover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背景、内容、影响)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隋唐时期,三教融合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一、明清思想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 2、政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3、阶级:市民阶层的壮大 4、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启蒙思想家要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5、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二、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1527~1602) 出生地: 晋江(今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 1527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602年3月16日 职业: 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信仰: 佛教 朝代: 明朝 李贽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授河南共城教谕。三十九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时值倭寇攻城,他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巡守,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嘉靖四十二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 二十多年的宦游生活后,李贽弃官。后移居麻城读书著述近二十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等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李贽倡导绝假还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明日,大金吾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三月十五,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享年76岁。死后,马经纶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自称为异端,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虚伪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2)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3)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黄宗羲 出生地: 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 出生日期: 1610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1695年8月12日 职业: 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 清初五大师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为父鸣冤 庭锥奸党: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明亡抗清 兵败隐居:崇祯十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