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人 授课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美术 课题 《我和我的亲人》———专题绘画赏评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体验美术赏评活动的乐趣; 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绘画作品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学会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获得审美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感受家的温暖并表达出自己对亲人的感情; 关注生活、关爱家人及身边人,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重点: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赏评感受。 难点:如何进行美术欣赏和评述。 教学设想: 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这里有我们最熟悉的亲人,与亲人的每个瞬间都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回忆、牵挂。孩子对亲人尤其是父母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和我的亲人》专题绘画赏评正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设计的。教师力求营造一个气氛轻松温馨的教学情境,帮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感。 课堂流程:(四步进行) 1、观察欣赏激趣; (看一看) 2、自学探究欣赏; (学欣赏) 3、对组赏评提高;(生) 引导讲解点拨;(师) 4、训练拓展总结。(运用与提高) 教具和软件:作品、课件。 教学内容(分步骤填写,每步骤包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激趣:(看一看)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一组动物摄影作品,导入课题。 告知教学目标(强调分层要求)。 [学生活动] 组长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第 2 课时 共 2 课时 二、自学探究欣赏:(学欣赏)(突破重难点第一步) [教师活动]: 展示老师和学生家庭照片,重温来自亲人的爱与亲情。 展示欣赏卡萨特作品《洗澡》,提出问题: 1、用心“读”画,画面给你的直接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表达。 2、画面哪些细节传达出浓浓的母爱? 3、如果换一换色彩和视觉角度,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对学小组观察作品,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倾听、引导、激励。过渡进入下一环节。 三、集体赏评提高,(生) 引导讲解点拨;(师)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画作(一)(二),对比、提问、倾听、引导、点拨。(突破重难点第二步)提问: 人物绘画,要注意什么?(提炼归类) 看到这些画作,你觉得好在哪,哪儿不足,你有什么建议?(取长补短)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质疑、商议、小结。 四、训练拓展总结:(运用与提高) 作品赏评:分组赏评本班有代表性的作品,运用所掌握方法,从构思、造型、色彩、情感表达上练习分析赏评。 提问:1、两幅画作你更喜欢哪幅,为什么? 2、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3、你还有什么建议可以使画面更完美? 小结:人物是我们绘画中常遇到的主体,怎样攻克绘画中遭遇的这些问题呢? 建议:(师生)善观察、多积累、熟生巧。 情感态度拓展: 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多么能说会画,都不如踏踏实实地用心去为亲人做点什么。 课堂总结: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初步学会如何赏评一幅绘画作品,也懂得用心、用行动去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亲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美术课程的价值首先应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