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73823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6.1火山与地震 教学设计(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16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上册,火山,地震
  • cover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第一节 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验模拟火山与地震发生的现象;探究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成因;讨论了解 火山与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探究、科普知识、科学视频使学生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现象,理解火山与地震发生的成因;基于学生的微共体讨论,通过图片展示、小组竞赛使学生了解火山与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乐趣与习惯,并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立志去探索。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探究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有了基础的认识,但对地球的内部运动引起火山与地震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需要去探究的知识。 方法运用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小组讨论法:通过微共体协作学习生成并解决问题。 问题递进法: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解疑。 实验模拟法:通过探究实验生动形象地模拟地壳的薄弱、地壳的断裂、岩浆的活动。 视频图片法:通过视频图片科学直观地说明火山地震的现象及影响。 阅读资料法:通过科普阅读证明探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两瓶可乐 试管 火柴 铁架台 橡皮塞 水 酒精灯 毛巾 2.学生用具:竹筷每人一根 鸡蛋每组2个 五.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边思边学,探究成因】→【小组讨论,探究利弊】→【首尾呼应,拓展延伸】 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 师:1.视频中发生了什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了解地震的哪些信息呢?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二)边思边学,探究成因 1.借微共体之力启迪探因 师:同学们小时候一定玩过碰蛋游戏吧。 (活动一)说一说你碰蛋的经验:给你几个相似的鸡蛋,你若想赢,你会怎么做? 试一试:碰蛋比赛如图一 (用鸡蛋的小头去碰另一个鸡蛋的大头) (小组展示)碰蛋的结果(多数小组鸡蛋的小头赢了大头) 师:有没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剥开蛋壳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其他组是否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现象?(个别组大头赢了小头,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 师:原来大头这一端蛋壳里面有一段是空心的,所以小头就显得比较厚实,大头这一端相对小头就显得比较薄容易破碎。 (设计意图:微共体的协作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显得更为生动、更为主动。) (过渡)若把地球想象成鸡蛋,那么地球最外层可称之为地壳。同学们猜测一下某地发生地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通过碰蛋活动的迁移容易答出地壳比较薄弱)。事实上地球表面地壳最薄的地方也有2-3千米厚。所以它的薄若是相对而言的,那么这么厚的地壳是怎么断裂的呢? 2.借微共体之力体验求真 (活动二)如图二弯曲木筷,仔细观察弯曲木筷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木筷断裂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木筷弯曲断裂时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小组展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不错!当木筷被弯曲时能量会越来越集中,最后集中到某一点,这一点不能承受时就断了。若把木筷看成是地壳,当地壳变形弯曲时,能量也会越来越集中,当地壳承受不了就会在地壳的薄弱处突然断裂或错动。一根小小的木筷在断裂时会引起手的震动,那么几千米厚的地壳在发生快速的断裂时它所引起的震动会是怎样? (多媒体投影)科普知识:地震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引起地面左右摇晃。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