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179984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38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2,学的,转折,粒子,教学设计
  • cover
高中物理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2)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 (4)根据实验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 (5)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6)通过典型事例了解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体会人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 例1 通过电子衍射实验,初步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体会人类对于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 2.活动建议 阅读有关微观世界的科普读物,写出读书体会。 新课程学习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 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 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当 K、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c 时,光电流恰为0。 Uc称遏止电压。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 截止频率νc --极限频率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当入射光频率ν>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