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80755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课件+教案)(2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90869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差异,24张,教案,课件,显著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单元《中国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我国各地的地理景观和案例说明我国不同区域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 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吗? 互动引导: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看图说话,互动交流 利用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一:图中畅游找差异 1.引导学生熟悉观察规则: (1)请选择你喜欢的线路进行观察总结:线路一:自南向北———从海南岛到哈尔滨;线路二: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广州到乌鲁木齐;线路三:自东向西———从上海到拉萨; (2)请从地形、气温、降水等自然方面和农业景观、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比。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然差异 (1)线路一: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景观有什么变化?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气温———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逐步降低。 (2)线路二: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广州到乌鲁木齐;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变化是因为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线路三:自东向西———从上海到拉萨; 追问: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变化是因为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逐步降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展示交流———人文差异 (1)展示图片———我国农业分布图,展示农业的不同景观图,引导学生说出差异。 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农业分布格局呢?和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 (2)展示我国工业、交通、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总结发现的规律。 总结: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呈现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引导学生说出还发现哪些不一样的人文特点? 逐步展示图片:全国各地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特色传统娱乐项目等,鼓励学生说一说对这些人文特点出现的原因。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通过中国的八大菜系,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和饮食之间的关系。 1.熟读规则,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线路进行观察,做好分工和记录。 2.说一说,并且相互评价。 (1)哈尔滨长冬短夏,有近半年时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海南岛长冬无夏,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2)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山清水秀。大片的水稻种植。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瓜果甜度大,山麓地带放牧牛羊。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温暖湿润;西部地区: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3.展示交流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