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84071

11.1《简谐运动》教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05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1,简谐运动,教案
  • cover
1197610012534900简谐运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簧振子理想模型和简谐运动的运动学定义; (2)知道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并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理解振动图象“时间轴”的展开过程,会将底片的位移转换成振动时间。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弹簧振子振动图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和“误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2)引导学生经历误差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弹簧振子振动图象的探究,培养学生认真、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探究的快乐,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 (2)观察生活事例,了解实际应用,培养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弹簧振子的位移概念; (2)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四、教学难点 (1)弹簧振子的位移概念; (2)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弹簧振子在各个不同时刻位移; (3)论证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 太阳能摇摆花、水摆(由饮料瓶制成)、气垫导轨、气源、弹簧振子(改装滑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弹簧振子、弹簧振子频闪照片、教师自拍的弹簧振子实验视频、“豪杰解霸”视频播放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流程 活动1: 观察现象并概括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 活动2: 探究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数据→数据处理→猜想结论→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误差分析 活动3: 了解记录振动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4: 形成知识结构,总结探究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观察现象并概括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板书:“一、机械振动” 展示:“太阳能摇摆花” 问题1–1: 想一想,摇摆花的运动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问题1–2: 摇摆花的运动关于“谁”对称? 引导:平衡位置的意义和机械振动的定义。 板书:“平衡位置、往复运动” 衔接:由生活中的振动现象引入并展示实验室中的振动装置———弹簧振子。 过渡:在演示弹簧振子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指出:滑块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重点学习过的几种运动形式,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机械振动。 观察现象并分析概括摇摆花的运动特征。 观察并了解弹簧振子的基本结构。 让学生意识到机械振动是一种新的运动形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观察生活事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乐于探究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2: 探究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问题2–1: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什么? 问题2–2: 什么是位移? 问题2–3: 在A、O、B三点中,选取哪一点作为弹簧振子位移的初始位置最能够反映振动的对称性? 问题2–4: 如果规定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t1、t2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移分别是什么? 问题2–5: 这两个时刻的位移大小相同吗?方向相同吗? 问题2–6: 同学们猜想一下,位移的变化具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展示:动画展示弹簧振子位移的变化特点。 板书:“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关系” 观察振子位置变化→自主建构“振动位移”概念→猜想并验证“振动位移变化的特点”→提出探究问题———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合理整合“知识序”和“认知序”,设计递进式问题链。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流畅性思维品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2: 探究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展示:课前自己拍摄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