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9335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 专项复习(二)课件(共99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54369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专项复习(二) 目录 当堂检测 02 01 作品梳理 01 作品梳理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第19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0篇 愚公移山 ·第21篇 周亚夫军细柳 第17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天时:气候上的有利条件。②地利:地理上的有利条件。③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④城:内城。下文的“城”指城墙。⑤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⑥环:围。⑦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⑧池:护城河。⑨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⑩坚利:坚,坚固;利,锋利。?委:放弃。?去:离开。?域: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固:巩固。?威:震慑。?道:儒家推崇的仁政、王道。?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顺:归顺,服从。 文学常识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文意理解 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参考答案:第2至4句围绕中心论点,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进一步论证。 第2、3句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由此可见“地利”重于天时; 第4句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守城一方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上述论据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由此使论点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1)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两两比较,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之后进一步阐发,论述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论述了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展现了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 论证中运用排比句式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作品主旨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实行仁政从而达到“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论证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诚:真正,确实。②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注释】①焉:怎么,哪里。②子:你。③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④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⑤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⑥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⑦夫子:这里指丈夫。⑧正:准则,标准。⑨妾妇:妇女。⑩居天下之广居:前一个“居”,动词,居住。后一个“居”,名词,住所。“广居”,这里喻指“仁”。 ?得:实现。?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意理解 1.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答案: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