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02734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 学案 (原稿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3279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 思维导图 二、专题整合 专题一:各种物态变化的判断 专题概述: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是看清过程的初、末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判断。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寒冬树上形成的“雾凇” B.雪乡漠河“泼水成冰” C.干冰周围的“白气” D.冬天室内的“冰花” 【答案】C 【解答】解:A、树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漠河“泼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 C、干冰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下降,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冬天室内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故D错误。 专题二:物态变化时吸、放热规律及其应用 专题概述∶物态变化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这一张中的基本题型。解决此类问题,可结合实际情况先判断物态变化情况,再根据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例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A 【解答】解: 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例3】(2018秋?新罗区校级月考)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在熔化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C.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D.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D 【解答】解:“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 专题三:晶体熔化(或凝固)、液体沸腾的特点 专题概述:(1)晶体熔化或凝固、液体沸腾的图像都放映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种图像中都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水平线段,这是由于晶体吸热熔化或晶体放热凝固、液体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决定的。分析图象还应弄清楚晶体熔化或凝固、液体沸腾时温度、状态与时间的的对应关系。(2)晶体熔化(或凝固)的发生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且能不断吸(放)热,二者缺一不可;液体沸腾的发生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能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例4】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凝固点为0℃ B.DE段表示当前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C.BC段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 D.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答案】B 【解答】解: CD、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BC段的温度较低且保持不变,则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故CD正确; A、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该物质是晶体,且该物质的熔点是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0℃,故A正确; B、图象中AB段表示该物质吸热升温(熔化前为固态),而BC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CD段是该物质的升温过程(完全熔化后为液态),DE段是该物质的沸腾过程,为气、液共存态,故B错误. 【例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 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