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知新: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简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 刘邦、项羽楚汉战争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①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1.汉初的“无为”: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表现:与民休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背景: (2)目的: ①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②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 董仲舒 思想 主父偃 政治 桑弘羊 赵 过 经济 卫 青 霍去病 军事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铸五铢钱,盐铁专营 代田法,耧车 击败匈奴,开疆拓土 1.董仲舒的贡献: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 董仲舒 《春秋繁露》书影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汉代画像砖上的“伏羲氏和八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特点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面临问题 董仲舒的学说 解决之道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3、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②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2)消极: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争鸣和繁荣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汉武帝的“尊儒” 措施) (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兴办学校,推广儒学 A、规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 五经?博士? B、兴办太学,把经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在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推广到民间。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汉武帝的“尊儒” 措施):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民间独尊地位 (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讲经图 太学大礼堂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牌楼。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