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10014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62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2课
  • cover
迷人的火塘 一、教材分析: 歌曲《迷人的火塘》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新的人音版义务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这一课里的第二首歌曲。本课以“欢乐的村寨”为主题,安排了一组和西南少数民族有关的音乐,有聆听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聆听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和《迷人的火塘》,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继续感受、体验和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各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及民族风情。 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讲述了侗族同胞在喜庆的晚上,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4/4拍,是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表现了抒情和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尾出现了第一乐段中的音调,但落音由“la”变化为“do”,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二、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中使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国家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民风民俗,由于现代的学生对祖国悠远的历史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知甚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相关的音像资料,并提出相关的知识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 本课内容充满着“少数民族音乐”的气息,音乐作品气氛热烈、热情奔放,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五年级已经是小学里面的高段了,大部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视唱和合唱的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聆听、感受、学习、体会,来热情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趣。在本课学习中,《巴塘连北京》和《迷人的火塘》两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旋律生动、流畅、优美。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唱歌的热情,通过学习,力求能够让孩子在切分节奏的运用、二声部的错位演唱、合唱的效果、歌曲演唱的情绪上都能有新的突破与收获。 三、教学理念: 我校的“体验式教学”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感受,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音乐课标提出: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中,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都是音乐课程的重要领域。 就本课而言,歌曲《迷人的火塘》这首是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儿童歌曲。如何让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在喜庆的晚上,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能把握歌曲的准确演唱,能生动、活泼、热情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演唱与表演中,这是本课的主要学习目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练声、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练唱、演唱等形式、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的体验与感受,创造热烈、浓厚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能进行二声部的配合演唱,让学生投入地以优美欢快的情绪表达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另一种形式的切分音,并能在歌曲中准确应用。 2、能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分析、了解、学唱突破歌曲重难点节奏,完成歌曲二声部演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侗族的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