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10353

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简谱》3《*《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38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简谱,*《什么结籽高又高
  • cover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 3.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点。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点,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光盘、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 体验山歌 1、导语: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老师想换一种方式和你们问好,看看你们是否会用相同的形式向我问好。 师: 2—︱ 3 2 3 2 1︱ 6 1 2 3 2 2 5 ︱3 1 2 0︱ 哎 女同 学 呀 你们 好 哎 你 们 好 3.3 2 3︱2 6 1 6 5 51 ︱6 3 5 0︱ 男 同 学呀 你们 好 哎 哎 你 们 好 生:( 学生用相同的节奏回答老师 ) 师:刚刚我们这种歌唱的方式叫“对山歌”的形式的,它的特点是 即兴创编,口头传唱。 今天的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对了,就是刘三姐。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是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但是刘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刘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她唱的歌山大家非常爱听,后来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 2、观看对山歌视频 刘三姐的山歌对的太棒了,刚刚我们听到是广西壮族的民歌,我国的民歌有很多比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范唱)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聆听范唱(播放录音)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师:观看了视频、聆听了山歌,现在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山歌有什么特点,山歌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吗? 生:自由回答 师:山歌的特点(1)一问一答(2)问和答的旋律相同 (3)唱之前都要加一个哎字(4)一领众合 山歌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山歌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有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有兴趣的观看聆听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3.再次聆听 (1)想象一下对唱山歌的时候人们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学生边听模仿) (2)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一声呢?师:(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 (引导学生模仿“哎———一句) (3)师:注意观察,这首歌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拍号有什么不同?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4、视唱简谱 5、学习音乐知识 (1). 延音记号:表示这个音延长时值的一倍或是根据需要自由延长。 (2)波音的演唱 6、读歌词(按照节奏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学生齐唱看谁唱的模仿的最像刘三姐和他的歌友们) 8.设计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师生对唱 (创设情境,领唱在“山腰”,齐唱在“山底”,师生演唱。) (师生互换演唱)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