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19631

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简谱》3《*《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7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音乐·简谱,*《什么结籽高又高
  • cover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充分聆听歌曲基础上学唱歌曲。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与活波、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在创编活动中,结合“对山歌”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结合的方式演唱创作歌曲。 3、通过山歌的学习体验,从而喜爱上广西“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 能用活波、欢快,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2. 了解“对山歌”的特点,感受“对山歌”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教学难点: 1. 歌曲最后两句的学习; 2. 自编动作,尝试“对山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感受山歌,导入新课 1、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把。 播放《放牛山歌》,师生律动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是哪里的民歌? 生:《放牛山歌》,是四川民歌。 师:大家唱的可真热情呀,我们以前除了学习过四川民歌以外,还学过哪里的民歌? 生:《螃蟹歌》是云南民歌。 生:《秋收》是陕西民歌。 2、课件展示广西风景(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广西吗?广西是个好地方,那儿风景非常优美,尤其 是桂林山水,那可是天下第一,广西除了风景美,那儿的人也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不仅舞跳的美,歌唱的可是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 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赛歌。传说中壮族有一位唱歌最好听的人叫“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段刘三姐对歌的片段,你们想不想看?) 3. 欣赏《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感受“对山歌”。 边看边思考: ⑴视频中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生:高亢的,热情的。 师:你们说的真棒,有谁听出来他们都唱了些什么? 生:鸭子,柚子,香蕉…… 师: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对山歌的歌词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对山歌”比赛好吗? 生:好 师:我们要学习的山歌是《什么结籽高又高》 二、歌曲教学 1.师范唱。 师:歌曲为大家设置了四个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答案就在老师的歌声中,你们要认真听哟。(出示问题“什么结籽像小船,什么结籽半中腰,什么结籽成双对,什么结籽棒棒敲”) 生通过聆听找出答案,课件展示高粱、玉米、豆角、芝麻的图片,让生了解高粱等农作物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吗?到了秋天,红红的高粱熟了,沉甸甸的穗子挂在顶上,所以结子高又高;我们再看看玉米,玉米棒子是长在秸秆中间的,所以玉米结籽半中腰;豆角长出来后都是成双成对的;芝麻成熟后,人们把它收回家,然后用棒子敲打。这样芝麻粒儿就被敲出来了。 2.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做一个对答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老师用什么节奏来问,你们就用什么节奏来读。 师生共同完成节奏接龙。 师:第一句节奏和后三句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句第一小节是八分音符节奏,后三句第一小节是附点节奏。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同学,那我们在节奏接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准确每一句哟。 师生再次完成接龙游戏。 师:你们接的真准确,这一次老师来为你们伴奏,一组二组来接龙好吗? 生生接龙 3.听录音。 师:这首歌曲不仅歌词很有特点,歌曲的节拍也有自己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播放音乐 生:这是一首2/4、3/4拍的歌曲。 师:你们特别的会发现,这首歌曲不是单一节拍,像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它“变换拍子”。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歌曲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为什么要 “哎——— 一声呢?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