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3605

故 都 的 秋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5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
  • cover
故 都 的 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郁达夫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 (2)、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3)、体味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围绕“郁达夫的秋天———秋天的郁达夫”两个话题展开,由景(形)及情(神)。 (2)、学生自主学习、朗读体悟、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感受文化韵味,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中的“神”,即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以及作者的身世和生活时代推敲文中悲凉、伤感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文本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 鉴赏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在毛泽东笔下,秋天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在台湾作家罗兰的眼中,秋天是明澈纯净、硕果累累的……那么,在郁达夫的眼中故都的秋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二、感知整合 走近文本 1、课前布置大家作了朗读预习。通过预习,你都读到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请大家自由发言,很棒!) 2、以上回答可看出同学们对文本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今天,老师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同学们达成如下两个目标:第一、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第二、掌握本文的“形”、“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要达到这两个目标,老师想把我们的阅读活动围绕两个话题展开:一是郁达夫的秋天;二是秋天的郁达夫。(板书) 三、品读文本 感悟主题 体味散文鉴赏技巧 (一)、让我们先走近郁达夫的秋天 1、请听课文3-11段的朗读录音,让我们跟随郁达夫先生一起来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听录音的同时请大家留意:在秋天的故都,郁达夫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都有哪些呈现色彩的词语? (分一、二、三、四—板书组合作探究,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很好!老师归纳一下:看到了碧天、牵牛花、秋草、落蕊、闲人、秋枣等,听到了驯鸽的飞声、扫地声、蝉声、风雨声、人语声等,色彩词有蓝、白、青、淡红、紫黑、碧绿、淡绿微黄,还有灰。) 2、这些故都的自然风物可以组合成五幅图景,老师分别为这五幅画面各取了一个名字,但都漏掉了一个动词,请大家一起讨论,集众人之智慧,把这几个动词补出来,要求准确、传神。 请举手发言并作点评,同学们有些动词补得很好,有些还不传神。五幅图画分别是晨院品秋图、槐蕊缀秋图、寒蝉鸣秋图、雨后话秋图、黄枣衬秋图。 3、这一切构成了郁达夫眼中秋天的世界,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特点呢? 请举手回答:“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不仅概括了故都秋景的特点而且表达了郁达夫对此的情绪体验。这一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是本文的文眼。 4、那么,课文中的这五幅画面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分甲、乙--板书两组展开竞赛,请大家在文中任意找出体现“清、静、悲凉”的词句,请为自己小组争光添彩哦!甲组98分,乙组96分,甲组略胜一筹,两组都很棒!) (二)、秋天的郁达夫 当郁达夫陶醉在 “清、静、悲凉”的故都秋色中时,我们又分明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清瘦的影子。那么,在故都的秋天,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秋天的郁达夫。 1、故都的秋景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不写热闹的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 请据课文第12节及课外查阅资料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