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67971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67584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1.3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来自浙江教育-出卷网-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以及展望,共三部分内容。重点内容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前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信息及其特征,结合之前的基础,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应有初步的了解,但未能深入了解其内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未来展望缺乏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促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知道信息技术的包含的四个方面;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标志; 让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高新信息技术内容。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 通过观看、观察信息技术的最新技术,总结和展望信息技术的未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大方得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坚定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难点: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学策略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办法研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展示别具意义的视频,以视频材料点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后以小结的形式结束本节课堂。 六、教学媒体选择 电脑、投影、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20世界4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呢? 本节课将采取活动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学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程。 与学生一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创设情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要求,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新授课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1. 含义:信息技术是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包含的四个方面 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 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问题。 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查阅和校验答案。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通常我们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古代的信息技术 教师总结: 语言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 文字的使用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 造纸术和印刷术把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使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有了可靠的保证。 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古代出现了哪些信息技术。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自己总结出,语言产生的必然性、重要性。知道印刷术是我国先人的得意发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 2.近代的信息技术: 教师讲述: 19世纪中页的电磁技术的发展,将千里眼和顺风耳搬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电报的发明 电话的发明 【视频】 电视机的发明 教师总结:实现了信息远距离实时传送,再次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开创了开放式的通信手段。 学生听讲,与古代的信息技术革命进行对比并思考。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及其意义。 3.现代的信息技术: 教师讲述: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先导作用,而其他高薪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信息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