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6900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件(28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124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岳麓,ppt,28张,课件,制度,土地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的主要经营方式,表现为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 西汉农民黄东在自有的10亩土地上种植水稻,年产量约6000斤。 试分析: (1)黄东与这10亩地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他能否将地卖给别人 (2)收获的水稻将如何分配?除此他还有什么义务? 黄东是土地的主人,他自有的土地可以买卖。 交大约十五分之一的收获物作租税给国家,还要服劳役、徭役、兵役。 一.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 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 商周时期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集体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关系: 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井田制 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2.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 3.私有制确立过程 税制改革: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秦国: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除 井田,民得卖买”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及变法(直接目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刺激生产积极性,壮大国家力量。) 商代:存在井田制 西周:井田制鼎盛时期 春秋:井田制开始崩溃 战国:井田制从法律上被废除 井田制的兴衰 井田制瓦解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几种? 各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有哪些?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国有 “官田(公田)”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曹操的“屯田”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国有制 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 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地主土地所有制 思考: 来源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土地兼并 土 地 兼 并 东汉—唐代: 田庄经济 演变: 成于东汉,兴于唐 特点 聚族而居 农民与庄主有依附关系 有私人武装 自给自足 宋代: “不抑兼并” 明清: 日益普遍 概况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 食货志》 动动脑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 危害 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经济:赋税收入减少 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是合法的,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2.封建经济的发展。 3.土地收益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