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7935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6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语文版八年级上)

日期:2024-06-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215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1版,八年级,文版,不列颠尼亚,别了,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米字旗徐徐降下……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港督府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1.领悟特写的主要思想内容,品味语言特点。 2.理清写作顺序,认识一般消息与特写消息的异同。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品背景 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于1997年7月1日从香港发出一篇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消息,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接回末任港督彭定康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的具体情况,通过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厚。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读 准 字 音 凝重( ) 掩映( ) 瞩目( ) 易帜( ) 停泊( ) 接载( ) 告终( ) 赠言( ) zènɡ zhōnɡ zài bó nínɡ yìnɡ zhǔ zhì (1)凝重: (2)掩映: (3)瞩目: (4)易帜: 庄重。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变换旗帜,文章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整体感知———写作顺序与背景 本文采取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时间顺序。 找出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其作用。 第3、4、7、11段中。 运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大、历史内涵深厚。 比较本文与《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异同 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比较: 1.篇幅、结构方面有何不同? 2.标题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3.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写法有何不同? 4.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探读细节———一般消息与特写的异同 《北京喜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 异 类型 标题 主体 部分 语言 风格 篇幅短小,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穿插交代背景 一般消息 特写消息 有主标、副标 仅有主标 用典型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注重交代新闻六要素 写了四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的场景,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写法反映事实 平实 庄重、含蓄、形象、生动 课文选取了哪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 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事实? (1)降下港督旗; (2)降下英国国旗; (3)降下米字旗,升起五星红旗; (4)英国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1)随着末代港都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品析】“末代港都的离去”象征英国殖民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港都府成为“历史的陈迹”含蓄而庄重地表明,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已成为过去。 (2)永远都不会再有港都旗从这里升起了。 【品析】含蓄而庄重的宣告,英国对中国的统治结束了。 目前,香港、澳门已顺利回归了祖国,台湾民众也强烈渴望回归祖国,许多台湾诗人创作的诗歌中表达了这种心愿。你能举一例吗?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 拓展延伸 别了,“不列颠尼亚” (1)降下港督旗 (2)降下英国国旗 (3)降下米字旗,升起五星红旗 英国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