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81854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融合 课件(26张PPT)+同步练习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48119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课件,同步,PPT,26张,融合
    (课件网) 第一课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融合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新课导入 2013年4月15日,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穆姓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在第二百零六位,人口大约有45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6% 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零五位 你知道吗,这4个姓氏里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姓氏演变而来的! 第一课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 掌握自东汉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史实 2. 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知讲解 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人民的迁徙。 一是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 二是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灾害向江南迁徙 所谓“五胡乱华”,实际上是西部和北部的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为主的十六个北方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衰亡。由于政权更迭迅速,战乱频繁,对北方的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北方民族和西方民族与 中原民族出现大融合,已经很难区分民族之间的界限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族名 国名 前赵(汉)、北凉、夏 前燕、后燕、西秦、前凉、南燕 羯 后赵 前秦、后凉、成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五胡十六国 填一填 匈奴 氐 鲜卑 少数民族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加速了民族融合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衣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新知讲解 食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胡萝卜 胡桃(核桃) 胡椒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胡瓜(黄瓜) 新知讲解 住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方凳 胡床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分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新知讲解 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生产方式 《采桑图》 《扬场图》 《耕耙图》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生产方式与中原融合 新知讲解 北魏的建立 1. 背景 公元386年 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 2. 时间 3. 人物 拓跋珪 平城(今大同) 4. 都城 5. 意义 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 新知讲解 北魏迁都 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1. 地理环境 3. 民族融合 2. 巩固政权 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1.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影响 2.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广大 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新知讲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