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1863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1195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课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填空。 (1)今春看又过,_____。 (2)好峰随处改,_____。 (3)春阴垂野草青青,_____。 (4)霜落熊升树,_____。 (5)_____,山青花欲燃。 (6)_____,风雪夜归人。 (7)_____,千山高复低。 (8)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阅读提升 (一)《绝句(其二)》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5.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三)《鲁山山行》 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表现了诗人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秀美。 B.山峦众多,随着诗人行踪的变化而忽高忽低。“千山高复低”既暗示了鲁山之高,又间接表现了诗人山行的悦之情。 C.诗人在山中行走,所见的山峰也不断变换美好的形态“好峰随处改”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D.“径”而“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流连忘返的情形。 E.预联一“霜”一“空”表现了深秋鲁山的空旷清幽,为尾联抒写请人的思乡之情作铺华。“云外一声鸡”暗示家乡之远,形象含蓄。 (四)《淮中晚泊犊头》 7.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澜生。” (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盖浩然 改人具鸡黍,意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事外斜。 开轻面场四,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_____。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_____”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同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六)(2019·三林)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事晚,君向潇粗我向秦。 A.“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达依恋、挽留之意。“渡江人”即将乘船远行的作者和友人”。“离事”,骄事,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故称离亭。 B.在美好的春天时节,诗人却要在扬子江头渡口与友人分手作别,更落离别之苦。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阅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自己则比北向京城长安。 C.风轻气爽的春天,出门远行的渡口,青青缠绕的柳丝,随风飘荡的畅花,盛情设宴的离事,远处传来的凄怨笛声,阵阵吹过的晚风,在诗中都有特殊的意绝,烘托出二人之间浓重的离情别意。 D.诗中的“愁”是调人的离情,是好友分离的不省,是的北远隔的思念,是漫漫旅程的孤寂,是漂泊天谁的忧应,同是朋友离别,王物在《送杜少府之任萄州》中表达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怀、则显得乐观而豁达。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何日是归年 (2)幽径独行迷 (3)时有幽花一树明 (4)林空鹿饮溪 (5)江碧鸟逾白 (6)柴门闻犬吠 (7)适与野情惬 (8)晚泊孤舟古祠下 二、阅读提升 2.“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3.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 4.时间顺序 5.白屋 风雪 夜 6. BE 解析:“高复低”写的是山峰有高有低,连绵起伏的情形,也不能暗示鲁山之高。“云外一声鸡”写人家离山很远,间接表现山行环境远离尘嚣,十分幽静。 7.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