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244

2012届高一语文教案:4.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23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12届,高一,语文,教案,4.18,汉乐府两首
  • cover
18汉乐府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①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②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③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①读音。 上邪yé 雨雪yù 饮yìn马 夙sù夕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 调 ②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③词类活用 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④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语篇分析。 ①上邪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忠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②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 海水—>各自媚 相为言 客 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