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3803

16表里的生物 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84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表里,生物,教案
  • cover
16 表里的生物 《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认为凡是可以自己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对父亲的表里发出的声音很好奇,观看表的经历和父亲同意或决绝的态度让作者天真地相信了父亲说的话,并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只小蝎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那段天真又充满好奇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全文共二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儿时的生活环境和对于声音的认识。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先由上段引出“我”的疑问: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接着运用对话、心理描写,写了父亲不让“我”动表,更激发了“我”的好奇。第三部分(第10~19自然段)写父亲作了让步,打开怀表让“我”看,但仍然不许“我”动,怀表中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表里有只小蝎子,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要把蝎子放在表里?最后“我”用想象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也许这个蝎子与众不同,声音好听。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写儿时的“我”见人就说父亲表里有只小蝎子,而“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文章的时间线索明晰,文中多次出现时间词语,如“小时候”“一天”“许多天”“以后”“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我”的心理和情感也在变化。“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又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我”的推理过程充满了想象,但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讲逻辑。作者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文中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文章开头首先提出“我”的疑问: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接下来文章就围绕着这个疑问展开。从表面的“言行”角度来看,“我想动表”与“父亲不让动表”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故事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我”所思所想的角度来看,“表里有生物”这一“论断”的产生、求证过程构成了文章的内在逻辑。“我”的探究思路其实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又与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融为一体,统一于文章的题材和整体风格。 文中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父亲把表盖打开,“我”睁大眼睛兴奋而入神地看着表里的美丽世界。这幅插图放大了怀表,突显了“我”眼中表里世界的美丽和神秘,也表现了人物的天真和好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脆、拦”等生字和“机器、钟楼、洪亮”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和谐、单调、唯恐”等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意味深长的结尾。 5.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索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1.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意味深长的结尾。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揣摩意思。教学生字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玻、璃、蟋、蟀”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