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3932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8次 大小:73097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30张
    (课件网)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 右图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5.土地改革的意义。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1.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4.各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5.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军的坦克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二)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的意义;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重 点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千里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敌我双方势力发生了变化。 国民党主力退守大城市,被动防御作战;国统区矛盾尖锐。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