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9806

10 小石潭记 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3846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石,潭记,教案
  • cover
10 小石潭记 1.积累字词,理解文意,梳理文脉,熟读成诵。 2.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摹的写法。 3.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10课预习卡 第1课时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2.梳理文脉,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在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同时,暗示作者情感,为学生学课文做背景、情感铺垫;同时引用余秋雨的评述,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预习过关,初步感知 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篁竹(huánɡ) 珮环(pèi)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悄怆(qiǎo) 幽邃(suì) 3.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师:本文的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三五七字句,造成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请同学们根据朗读示范划分节奏,然后放声自由朗读,感受其韵味。 (播放朗读示范音频,见本课“扫码听朗读”二维码) 【设计意图】 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帮助学生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疏通文意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师明确。 (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师明确) 2.积累词汇 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示例: 古今异义: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③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倒装句: ①如鸣珮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珮环鸣”) ②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设计意图】 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四、再读课文,梳理游踪 1.梳理游踪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小石潭记”,请同学们说说这里的“记”是什么意思。 预设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是用来记游,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2)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周边景物的。 预设 ①表明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②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边景物的特点。 师补充:“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2.布置作业 (1)根据提示,熟读并背诵课文。 (2)整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