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9830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722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 cover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14课预习卡 第1课时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 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一、导入新课 1974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发现J粒子,开辟了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新境界,并因此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用中文在诺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的科学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了解他取得这项伟大成就的经历。 1974年以前,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三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实验,经过两年多夜以继日地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未曾预料过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而它来自第四夸克。他的发现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成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项发现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从丁肇中的研究经历中,同学们认为他能发现J粒子的原因有哪些? (生自由发言) 预设 对于学术权威有着怀疑的态度和探索求真的精神,对于自己的想法能坚持,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去反复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丁肇中发表了一次演讲,分享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道路上实践实验精神的经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对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的介绍,让学生探究丁肇中获得成功的原因,从而引出本文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内容 学生活动一:猜一猜 设问1:这篇演讲词的题目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请同学们围绕题目进行提问,猜猜演讲的内容可能有哪些。 (1)生自由提问,小组收集问题,展示交流。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预设 ①什么是格物致知?②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③怎样做才算是有格物致知精神?……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看看文章解答了你的哪些疑惑。 (生自主学习,勾画解答问题的关键语句) 预设 ①《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 设问2:读完全文,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惑;教师根据提出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解答。) 预设 疑惑示例: (1)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格物致知与现代观念中的“格物致知”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中国学生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 解惑示例: (1)传统教育中的“格物致知”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田地,是为了探讨自己,而不是寻求新知识。 现代观念中的“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实验来探求新知识,就是实验精神,而实验精神就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实验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在探测中先确定适当的目标和制定细致具体的计划,而目标的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2)中国学生因为受到传统教育中“格物致知”思想的支配,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没有实验能力,所以需要格物致知精神。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