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9939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82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 cover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板书:以和为贵) 【设计意图】 从“和”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和”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 ,探“和”之义 1.材料探究 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 预设 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解“和而不同” (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生交流明确) 预设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2)“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预设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会经过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 师小结: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孔子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互相尊重与理解,道义一致、内心平和;“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表面上一团和气,而暗地里却不服气,内心排斥、不认同。 “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3.材料研读 师:“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再来读读教材P131《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两段话,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解读这两段话。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 预设 第一则:(帝尧)能举用德才兼备之人,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使百姓能辨明善恶;百姓能辨明善恶,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第二则: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展露,可以称之为“中”(心灵未受外物侵扰),(喜怒哀乐的感情)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地表达出来,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