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23178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8272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 cover
3.2《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运用示意图,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系统的认识和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实践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积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对影的课标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大气的热源,以及大气是怎样受热的。本节围绕两块相互联系的内容展开,意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材从“霞”这一现象的观测引出散射等削弱作用,运用图示揭示了太阳辐射是如何被大气吸收、散射和反射而最终到达地面的,并采用活动的方式对地面性质与反射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二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教材利用示意图展示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解释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大气还大地”。“温室效应”及其作用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是大气受热过程中两个密切相连的环节,学生掌握之后能更好的理解其他地理现象。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比较多,容易混淆概念。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为什么我们的天空有时是蔚蓝色的,有时是红色的,有时又是灰白色的……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新疆牧民“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问题都会在今天的学习中得到解答,让我们开启今天学习的大门吧! 知识回顾: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教师提问】 请阅读教材P73“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图文资料: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方式? 2.请具体的说出每种削弱方式的特点。 3.晴朗和多云的白天哪一个温度低?原因是什么? 4.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5.为什么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学生回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反射、散射和吸收。 吸收具有选择性:1、O3层吸收紫外线;2、CO2、H2O吸收红外线。 反射不具有选择性:一般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杂质颗粒越多越大,反射作用也越强。 散射具有选择性:一般来说,波长较短较易被散射;空气质点越大,其散射能力越强。蓝光最易被散射。 【教师总结】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表现 反射、散射、吸收 展示:3-13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示意图 我们都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运用3-13,你能帮孔子解答故事中小孩的疑问吗? 【教师总结】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太阳照射角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