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34036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原卷板+解析版)

日期:2025-10-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385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年,检测,解析,卷板,综合,模块
    模块综合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3,4,5,26,28 区域可持续发展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7,29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2,23,24,2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双向流动:一方面低层次的产业向中国周边劳动力、土地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和印度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向本土转移。据此完成4~5题。 4.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出现“产业空洞” B.减轻中国对外依赖 C.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 D.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 5.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影响,中国今后应(  ) A.降低土地、劳动力价格 B.加快产业升级,吸引附加值大的产业链 C.打造中西部科技园区 D.扩大对外投资额 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臭氧层破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 B.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 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读某区域2010~2013年湿地的转化(单位:km2),据此回答8~9题。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 水库坑塘 25 657 -33 -211 5 694 926 水田 76 -793 -1 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8.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9.与2010年相比,2013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由土石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流水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土石失去稳定性,沿河岸、湖岸的岸坡产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的现象,叫作崩岸。长江荆江段崩岸多发,2002年荆江突起洲河段发生崩岸险情。下图为荆江突起洲河段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2002年崩岸险情发生处位于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1.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行,对图示河段崩岸总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是(  ) A.减弱,来水量减少 B.加剧,枯水位提高 C.减弱,丰水位降低 D.加剧,来沙量减少 12.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  ) A.清淤河道 B.修蓄洪区 C.拓宽河道 D.加固河岸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