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40561

第1部分专题2 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课件—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共88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729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遵义市,PPT,88张,复习,语文,中考
  • cover
第一部分 文言古诗词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栏目导航 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二、《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三、诫子书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四、狼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五、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知识梳理 针对训练 第 * 页 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第 * 页 第 * 页 知 识 梳 理 不  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约定。  日期。  第 * 页 离开。  前往。  子女,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指儿子和女儿。  趁、乘。  因为。  第 * 页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惭愧。  名词作动词  约定。  名词作状语  在门外。  名词作状语  在家里。  第 * 页                         第 * 页                                                    第 * 页                  第 * 页 7.重点句子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中午没到,就是不守信用;(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第 * 页 8.重点探究。 (1)《咏雪》中的两个比喻,谢太傅和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谢太傅和作者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从“大笑乐”的反应可看出谢太傅更喜欢这句。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也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第 * 页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如何评价《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三个人物? 陈太丘:对不守信的人不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友人:性格急躁,无信无礼,缺乏教养,但能知错就改。元方:守信识礼,聪明机智,率直方正。 第 * 页 针 对 训 练 D  第 * 页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_____”等内容。 3.“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这句写出了雪虚化飘舞的轻盈姿态,给人以想象和美感,也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另外,“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相对于“柳絮”来说,将雪比作“盐”缺乏美感。 示例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能看见雪粒颗颗直落,而不会看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寒雪日  内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第 * 页 A  第 * 页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一:不失礼。父亲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原则问题。 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父亲友人无礼,自己也应该做到有礼。父亲友人既然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 第 * 页 二、《论语》十二章 第 * 页 第 * 页 第 * 页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