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54397

鲁教版 化学 八年级全册 3.1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共34张PPT+4份视频)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7次 大小:578655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原子,视频,PPT+4,34张,结构,教版
    (课件网)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原子的结构》 它有两大优点,一个是轻,只有普通自行车重量的五分之二;另外一个是抗撞击能力强,是普通自行车的8倍。 原子也具有与分子一样的特征,如: 质量和体积很小,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总在不断运动等。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金 金刚石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硅 铁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能说出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关系。 3、明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 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分析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1766~1844) 1803年,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 原子模型: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实心球模型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的、质量非常微小的粒子。 原子结构发展史 01 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 金箔是由金做成的薄片,由金原子构成。 02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预期结果 02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为什么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少数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只有极少数的被反弹回来? 2.这极少数的α粒子碰到了很大的阻力还是很小的阻力? 3.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发现这一出乎意料的现象后,你会怎么想? 02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请两名同学用手固定铁环,第三名同学向铁圈内发射塑料子弹 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 1、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是因为 2、少数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 3、极少数的被反弹回来是因为 现象及原因: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受到斥力。 极少数碰到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 02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请你根据对原子的理解,利用身边的小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原子结构模型。 02 α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有核行星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里运动。 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仍然是可以再分的 查德维克 原子核发现后,卢瑟福于1919年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第一次实现了核反应。卢瑟福通过一系列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并预言了中子。 中子后来由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并且最终确立了以质子和中子为基础的原子核结构模型。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很小,但比电子大很多。 电子 质子 原子为何不显电性? + + 中子 电子 +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名称 符号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H 1 0 1 氧 O 8 8 8 钠 Na 11 12 11 氯 Cl 17 18 17 碳-12 C 6 6 6 碳-13 C 6 7 6 碳-14 C 6 8 6 请你分析表中信息,能得出哪些结论? 原子构成的规律: 1、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4、核内质子数不同,则原子类别不同 你能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么? 你还有哪些困惑? (不显电性) 典例分析 考点一:物质构成的微粒 例1: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 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所以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