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58619

科普版七上地理 1.3地图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05-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50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普,地理,1.3地图,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3.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地图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材分析 本节《地图》是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材结构合情合理,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山体各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易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我们班准备到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如果你是活动设计者,你能从地图上读取到哪些有效信息,会组织同学们在哪个山坡登山呢?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创设的情景,让每名学生投入角色,思考如何去设计登山路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找出以下内容: 1.海拔、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出的示意图,这是一座山,首先测量标记出海拔100米高度的各点,然后向一个平面上投射各点,接着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相连接,这就是100米等高线;继续再测量出200米高度的各点,300米各点,400米各点,最后均用平滑的曲线将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接,就绘制出多条闭合的等高线。等高线上各点均相等。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坡度陡缓的互判关系。 在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登上活动的设计者,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给出的信息,会带领同学们从哪个山坡登上呢,你能告诉我选择的依据吗? 如何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来识别山体不同部位呢?老师准备了一节录制好的微课,请同学观看,并解决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给出的是一张什么图? 那么,老师现在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又得到了一张什么图呢? 老师现在给出的就是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它的绘制就是根据下面的景观图绘制而成的,在这两张图上,都显示出了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什么? 下面请个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并完成表格填写 地形 海拔特征 地表形态特征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_____ 高原 ___米以上 面积较___、外围较___、内部起伏较为_____ 山地 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