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6147

感悟沧桑巨变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042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感悟,沧桑,巨变
  • cover
(课件网) 人们常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感慨世界变迁之大,那你能说说 “沧海桑田”的含义吗?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海洋,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大河 农业 人口增加 城市 国家   人类最初的文明都出现在大河流域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在人类弱小的时候自然环境起了决定作用   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环境有没有影响? 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赐予”。在历史上,每到夏季,来自上游的淤泥随着河水的漫溢,都要给埃及留下一层薄薄的沉积层,足以补充从田地中收获的作物所吸收的养分,从而使这块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然而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地遭到砍伐,以及过度放牧、垦荒等,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逐年增加,埃及再也得不到那宝贵的沃土,昔日的“地中海粮仓”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现已成为地球上的贫困地区之一。 古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曾经是林木葱郁、沃野千里,富饶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辉煌的巴比伦文化, 然而,却由于无休止地垦耕、过度放牧、肆意砍伐森林等,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这片沃土最终沦为风沙肆虐的贫瘠之地,2000年前漫漫黄沙使巴比伦王国在地球上消失。如今,这块土地所供养的的人口还不及汉穆拉比时代的1/4。 古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人们利用印度河四季充沛的河水与一年两季的洪水种出了丰盛的庄稼,是名符其实的粮仓。然而,毫无顾忌地开垦,无休止地砍伐森林,使温德亚山和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水土大量流失淤塞了河道,破坏了生态结构和生态平衡,土地沙化出现了,昔日的沃野良田逐渐变成了茫茫沙漠。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这里森林茂盛、水草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据记载,周代时,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到53%,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是,自秦汉开始,森林不断遭到大面积砍伐,使水上流失日益加剧,黄河泥沙含量不断增加。清代进一步达到70%,这就使黄河的河床日趋增高,有些河段竟高出地面很多,形成“悬河”,遇到暴雨时节,河水便冲决堤坝,泛滥成灾,黄河因此而成为名符其实的“害河”。与此同时,这一带的沙漠面积日复一日地扩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蓝田人的家园 变 迁 项目 远古时期 10世纪以后 森林 河流 土壤 动物 森林密布,植被茂密 森林植被被破坏 渭河的支流从附近流过 河床淤塞,渭河的几条支流断流 土地肥沃 土地荒漠化 动物种类多、数量大 动物种类、数量均减少 关中平原上的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周、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隋代和唐代中期以前对于长安城多有修建,但唐代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的经济衰退,漕运困难,长安城的地位开始下降。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明显地向东迁移。 为什么唐以后,中国统一王朝不再建都于今 长安一带?(填上表)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一位蓝田人,看到家园今昔的变化,你有何感想? 人类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过度的开发,却破坏了自然环境,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维护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是我们每个现代化公民应尽的责任。 昔日是岸上垃圾成堆,河水臭气冲天, 如今是岸上杨柳依依,河水清澈见底。 七嘴八舌话变迁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议一议 你认为长江发生洪灾的原因是什么? 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平方千米,流域总面积的20.2%。仅仅30年之后,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