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分析。 《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的内容,属于美术鉴赏模块。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过多,所以我讲本节课分成了两个课时,本节课着重讲解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学会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如下: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为丰富的美术知识以及鉴赏能力。同时已经接触过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在此之前也已经学习了部分西方美术相关知识,如《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但是对于19世纪西方美术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因此我会用对比展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联系并运用以往所学知识,来学习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在理清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学会从作品的题材、手法、意义等方面去鉴赏艺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自由引导人民》《拾穗者》等19世纪西方艺术作品,了解作品内容、题材,分析作品中表现手法、主题意义,了解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学会鉴赏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艺术的多元性,养成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现有的学习困难以及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是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难点是美术作品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我还准备了多媒体、电影海报等多种教学工具辅助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品图片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在全面的备课工作结束后,我设置了以下6个环节,与学生共同体验一场异彩纷呈的视觉之旅。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心弦。为此,我将出示《法国大革命》电影海报并提问:有人了解这幅作品吗?为什么选择这幅作品作为电影封面?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自由引导人民》是对法国大革命最有代表性的刻画,也凸显法国的自由精神。以此揭示课题《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为了扭转鉴赏课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我将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拾穗者》,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并描述这两幅作品的内容。学生不难答出:《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高举三色旗帜的女性带领各行各业的人们去斗争的场景。《拾穗者》画面描绘了三位弯腰拾穗的妇女。接着,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为什么要刻画这些形象?作品所反映的题材有什么不同?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出:《自由引导人民》是用象征手法,以神话中象征自由、正义的自由女神形象作为主体,她高举代表法兰西的三色旗帜,诠释了革命的意义。《拾穗者》真实塑造了三个拾麦穗的妇女,再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作品,为深入分析做好铺垫。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在学生对美术现象有了初步的视觉体验后,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分析评价美术作品。 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欣赏《自由引导人民》《拾穗者》两幅作品,并思考问题:两幅作品中人物的安排和构图有关系吗?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