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71148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4数据的数字特征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602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数据,数字
  • cover
第七课时 §1.5数据的数字特征 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学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纲》中对统计部分的要求与《标准》的要求相差较大,若是承接现行《大纲》的话,建议先补充《标准》中第三学段相应部分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标准差,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同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例理解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四、设计思路 1、教法构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意义和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字特征的意义,并能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 2、学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 五、教学实施 (一)、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小明开设了一个生产玩具的小工厂,管理人员由小明、他的弟弟和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五个领工和十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的很顺利,需增加一个新工人,小亮需要一份工作,应征而来与小明交谈.小明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你在学徒期每周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了.”小亮工作几天后找到小明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找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小名说:“小亮啊,不要激动,平均工资是300元,你看,这是一张工资表.”工资表如下: 人 员 小明 小明弟 亲戚 领工 工人 周工资 2400 1000 250 200 100 人 数 1 1 6 5 10 合 计 2400 1000 1500 1000 1000 这到底是怎么了?(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出课题:数据的数字特征 (二)、推进新课 Ⅰ、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1、什么叫平均数?有什么意义?2、什么叫中位数?有什么意义?3、什么叫众数?有什么意义?4、什么叫极差?有什么意义?5、什么叫方差?有什么意义?6、什么叫标准差?有什么意义? 讨论结果:1、一组数据的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数据的平均数为.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该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4、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表示该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情况. 5、方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平均距离,一般用表示,通常用公式来计算.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6、标准差等于方差的正的平方根,即,与方差的作用相同,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的波动程度的大小. Ⅱ、应用示例 例1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表所示: 月工资/元 8000 5000 4000 2000 1000 800 700 600 500 员工/人 1 2 4 6 12 8 20 5 2 (1)、分别计算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公司经理会选取上面哪个数来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税务官呢?工会领导呢? 解:(1)经计算可以得出: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为1373元,中位数为800元,众数为7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