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71616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27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1年,国家,PPT,17张,课件,发展
  • cover
中考备考--考点系统复习 考点清单梳理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主题线索归纳]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社会进一步发展 。 (1)国家巩固: 政治领域: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如明朝加强皇权,清朝设军机处。 民族关系:清朝加强对新疆.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对外斗争: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社会发展: 经济方面:明清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到清朝前期人口增加。 对外交往: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自守。 文化方面:明朝科技巨著涌现,明清小说成就突出,京剧逐渐流行。 考点1:明朝的统治 考纲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皇权 科举考试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3)为监视官民,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增设东厂,形成“厂卫”机构。 (1)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称为“八股文”。 (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朝的统治 考点2:明朝的对外关系 考纲要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郑和下西洋和威继光抗倭 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条件 目的 经过 郑和下西洋 特点 影响 背景 戚继光抗倭 经过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其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明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他组成“戚家军”,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先后消灭了浙东、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考点3: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地位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内容 地位 作者 地位 内容 作者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科学家_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