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71786

统编版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件 + 教案

日期:2024-05-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6123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件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备课思路与设计主线 本节课坚持从立德树人出发,力求把五四运动体现的“青春”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蕴含的“初心与使命”两大主题相结合。在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确定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材知识点繁多、理论性较强的情况下,为了赋予课堂以“灵魂”,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我设计了从“进步青年王瑞俊”到“共产主义者王瑞俊”到“共产党员王尽美”再到“国共合作中的王尽美”作为一条明线。 整个教学过程以王尽美活动为引导,通过史料的方式呈现,与重大史实完全融合,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自然渗透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最后通过小结把王尽美的生命线与历史进程时间轴结合在一起,两条线索汇合,巧妙利用王尽美“青年”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从“找寻初心,感悟初心”到如何“坚守初心”的探究过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把个人与国家、民族联系,青春与复兴、强国融合,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大的方面讲承接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尤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讲述民主共和体制遭受破坏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单元设置上起到总领作用,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本课内容时间跨度长、涉及事件较多、理论性强,特别需要教师明确把握目标,分析重难点,突出主线,把繁琐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高中学习应该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发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育人功能。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喜欢探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力求通过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境,加以引导,既符合高中学生知识认知的规律,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 通过青年王尽美的思想转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解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纲领文件分析革命纲领调整的依据;辩证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影响;整个设计以青年王尽美的活动为明线,体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时代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的定义,分析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结合《王尽美大事年表》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分析图片材料、查看地图等方式,尤其是《王尽美大事年表》贯穿始终,概括提炼出背后折射出时代大背景、重大史实和意义。 【时空观念】依据青年王尽美短暂一生的活动,梳理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革命活动,并对时代背景和空间范围进行梳理,建立特定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以青年王金美的成长和革命活动为线索,把青春与国家、民族相融合,把个人同社会、时代相联系,在学习梳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史实基础上,感悟中国共产党人是“初心”和“使命”,激发学生的家国之情和担当之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作用。教学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