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88757

4.3 化学键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6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键,教案
  • cover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4.3 化学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认识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 【引入】牛顿力学解释了苹果落回地面,卫星绕地球运行是因为地球引力。宏观物质之间因作用力而稳定存在。那么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呢?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他们之间是什么作用力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化学键。 设问激发求知欲 2.探索新知 【师】NaCl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从原子的角度来看,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 e—稳 定结构。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很想失去最外电子层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 e—。,很想获得1 e—。钠原子从此带上了正电荷,氯原子从此带上负电荷。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构成离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阴阳离子。 1.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类型 ①强碱:如NaOH、KOH、Ba(OH)2等。 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NO3、NH4Cl等。 ③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MgO等。 【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师】刚刚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H2、Cl2、HCl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3.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如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4)分类 4.共价化合物 (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如H2O、CO2、SiO2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2)分类 ①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如H2、O2、N2、O3。 ②非金属化合物,如CO2、HCl、H2SO4、SiO2。 ③某些金属化合物,如AlCl3 【师】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化学键 (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形成类别 ①原子间价电子的转移———离子键。 ②原子间价电子的共用———共价键。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2.分子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