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97853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7.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2-人教版

日期:2025-09-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349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7.5,探究
  • cover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节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第五节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秦国的弓箭视频,学生表演弹弓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首先对弹性势能有一个感性认识,再给出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弹性势能实例,使学生对弹性势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为后面对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进行猜想打下基础。本节课不要求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解题,因此教学中重点应放在物理方法的教学及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理论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引导学生采用类比方法,弹性势能类比重力势能、弹力类比重力,让学生回忆研究重力势能时从重力做功入手,因此,研究弹性势能应该从弹力做功开始。然而弹簧的弹力是一个变力,如何研究弹力做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求法,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微元法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逐步把微元法、图像法等物理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最后用分组实验的数据来验证弹性势能表达式是否正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本节课教学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并在生活中体验探索问题的乐趣,如北大物理系阎金铎教授所说,“当代青年学习物理,不能只从课本中学,也要从生活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2)知道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方法,了解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类比迁移、微元法和图像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 (2)通过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2)通过对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探究过程和所用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3)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在认知基础上,学生通过恒力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恒力功的相关计算,初步知道功与能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力势能的学习掌握了重力做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大小,掌握了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这为探究弹性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设置了重要铺垫。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两个探究课题,已经掌握了探究的环节。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探究的问题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探究的方法,这对于定向探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此从方法上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深刻体验到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与方法 2、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推导拉伸弹簧时,用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求解拉力所做功的表达式 2、利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弹性势能概念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类比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 微元法求变力功 图像法求总功 得到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类比迁移法、微元法、图像法。 教学工具 小车、弹簧(两根,劲度系数不同)、带刻度的平板、橡皮筋、木板、米尺,健身拉力器、弹弓、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弹性势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观看多媒体秦国弓箭和弹弓表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