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98095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1-人教版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50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3.1,重力
  • cover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材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初、高中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力的概念,在复习力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入了力的图示法。同时教材安排了阅读内容提出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学习带来方便,但学生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本节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和理解的准确度与深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 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 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砖、小物块、细线;弹簧秤、刻度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导入 1.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打乒乓球、踢足球、喷泉、飘落的雪花”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 探讨结论:这些物体都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本节课就来学习力和重力,以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推进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 通过图片及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得出力的概念. 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课件展示),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 结论: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板书) 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例如打拳,风吹草动等例子来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体会力的相互性,物质性) 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和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果: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过推门的过程理解三要素对力的影响)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来才算完整地表达. 2.力的图示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 (1)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