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版本 小学科学冀教版 单元主题 宝贵的能源 授课课题 常用能源 学校 执教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能源,感知能源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是动手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常用能源》是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的第1课,前面有《无处不在的能量》一单元内容,后面还有《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两课。这课教材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下一课的教学做了铺垫,起到了知识迁移,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从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学习能源并不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区分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并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这也为 顺利地进行可再生性能源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 能源种类繁多,知识涉及面很广,这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的能源,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能区分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太阳能、风车、水车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制定策略、观察记录、动手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生通过查找分析,意识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学重点:了解能源的特点及分类。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IPAD网络课件、PPT课件、IPAD、风车水车太阳能实验器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思政点 切入生活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物品利用了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说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电灯、电扇、电脑、暖气、火炉、电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热水器、煤气灶、汽车等各使用了什么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明确学习目标。 1.利用图片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能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由能量引出能源,实现了知识迁移。 应用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重点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自然界中的常用能源。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介绍能源的分类,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能源按是否能再生来分类。 1.进入资源网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IPAD来学习,了解自然界中的能源相关知识。 2.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用科学的语言加以概括,并IPAD投屏展示视频或者图片,与同学分享。 3.学生在黑板上将能源的图片进行分类。 借助网站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探究性、自主性得到了落实。 对所学资料进行比较、概括,能锻炼学生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 3.此处的分类是对学生前面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手实验 自主探究 突破难点 为学生提供“风能”实验的素材,提出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感受风能的应用。 2..为学生提供“太阳能、水能”两项实验的素材,提出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感受可再生性能源的实际应用。 1.了解风能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充分认识实验过程中的风能向动能转换现象。 进入网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