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03105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上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1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80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年,社会生活,PPT,11张,课件,发展
  • cover
中考备考--考点系统复习 八年级考点清单梳理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主题线索归纳] 经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地区分布不平衡。 社会生活: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教育文化:新式学校,文化逐渐繁荣。 考点1: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纲要求: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 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总体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发展 短暂春天 再度受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工具 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总体特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也受人青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点2:教育文化事业的发 考纲要求: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育的 发展 兴办新式学校 废科举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 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结束。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刊物 文化出版机构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 绘画 20世纪初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