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安全》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大数据安全》。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七方面展开,重点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大数据安全》是浙江教育-出卷网-七年级上册第 15 课的内容。本节课承接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的内容,以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为切入口,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大数据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防范措施。 本节内容(1)是感知大数据知识的重点组成;(2)是对大数据网络环境下,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安全防护意识的完善和补充;(3)更是形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通过《感知大数据》、《大数据的处理和应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大数据,感受了大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通过《信息社会及责任》的学习,学生对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均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力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上网搜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强烈,特别对网络相关知识、技术等兴趣浓烈。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数据存在的安全问题; 分析归纳大数据环境下,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学习数据安全防护的方法和大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日常生活中,认识个人隐私的泄漏风险。 通过自主分析归纳等方法,梳理大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大数据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存在的风险,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学习观念; 增强大数据环境下的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感知判断大数据存在的安全风险,对个大数据安全防范具备敏感度。 计算思维: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与技能,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迁移。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结合教育技术,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促成个性发展与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等。 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景为主场,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通过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设计台阶、搭建阶梯一步步的展开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技术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注重教育技术的渗透,打造智慧课堂。 天喻互动课堂屏幕共享、在线抢答、投票等功能的使用,一方面促使教师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调整课堂节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搭建学生参与展示平台。 教学助手课前导学的使用,拓展学生思维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搭建学生作品展示平台,构筑信息责任宣传平台等。 教学过程 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合作探究—展示评价 , 归 纳 总 结 — 作 业 布 置 、 提 升 内 化 。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生活中在超市、便利店、网购等过程中使用刷脸支付的视频资料, 设问:刷脸支付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着风险。 导入资料的选择尽量其生活实际相联系,促使学生融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考有着力点。 新课讲授,合作探究 本环节设计为三个任务:小小体验员—小小调查员—小小宣传员,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阶梯式的完成导学案情景任务。 任务一:小小体验员 教师播放生活人们被大量陌生电话、信息、邮件等骚扰的视频。学生分享类似经历。引出个人隐私问题及存在的泄漏风险。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讲起,促使学生感受大数据安全技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