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12359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日期:2024-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7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马铃薯
  • cover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第七课。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共有8课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轻重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在未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前面的知识学习中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既仅关注到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对沉浮的影响,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对沉浮的影响,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将是个意外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只有具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 2、探究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马铃薯的沉浮还与液体的性质有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也就是液体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个天平称。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蒸发皿、3只烧杯、一个木片、2个滴管、一个玻璃棒等,另外提供盐、味精、白糖、小苏打供实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回顾旧知,演示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引发质疑。 猜测马铃薯的浮沉情况。 思考结果与猜测不同的原因,发现新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发现事实与猜测的不同,和以往的旧认识产生矛盾,发现新问题,引出下面的研究。 二、引导推测,实验验证。 1、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验证方案。 2、帮助学生甄别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3、做称重演示实验。 4、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1、想出验证两种液体不同的各种方法,并用加热实验进行检测,证明猜测。 2、观看演示实验,再次确定两种液体是不同的。 3、思考问题,想到用实验来验证。 让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推测。再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哪些验证办法是建立在合理、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的,哪些是危险的,不可行的。通过实验验证猜测是正确的,突破难点。 三、观察操作,调制液体。 1、引导学生说出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并准备其中的四种。 2、强调实验要求。 3、巡视并及时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4、将学生对观察物体沉浮的注意力引导到液体浓度上,突破难点。 5、简介中国的死海。 6、从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 7、引发思考,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1、说出所知道的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2、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3、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发现问题。 4、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 5、用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为什么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表现不同。 6、提出疑问。 通过在实验中的观察、体验和经历,让学生建立起溶解不同物质的液体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认识。从而接受液体的性质也是改变物体沉浮的一个重要因素的道理。开阔眼界,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秘密。再深入引发思考“为什么液体的浓度必须达到一定时才会改变物体的沉浮”,激发学习下节课的欲望。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出示练习题,明确对错。 判断对错,明白对错的原因。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五、总结整理,完成板书。 展示学习收获,完成板书。 说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六、课外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