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小学美术六上 第六课 《木版画》案例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木刻版画以刀法、材质与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画家族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木刻版画对儿童来说,充满了神秘与挑战。儿童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创作手段,更多了一种审美的眼光!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分三个部分对木版画作了全面的讲解:从木版画的工具介绍到制作方法;了解木版画的创作中的刀法刀味;欣赏从古今中外经典木版画的欣赏到木版画功能的开拓,与生活环境艺术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情境。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 六年级儿童已初步掌握了粉印纸版画,综合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有兴趣去追求新的版画表现语言。木版画以刀代笔的创作形式,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24人(6人一组4组),木板24块,刻刀24套,滚筒12个(一组3个,两人一个),版画油墨两支,洒金宣纸,红色宣纸,毛边纸。 教师:示范木板一块,大滚筒,油墨,宣纸,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认识木版画,体会木刻版画特有的气质和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木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形成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学会制作一幅木版画。 教学难点:儿童对刻刀的掌控,对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视觉形态,在儿童内心滋生起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引起回忆:“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版画的制作方法?”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版画制作方法1.用吹塑纸刻印。2.用卡纸和瓦楞纸拼贴印。3.用树叶和纱布各种材料拼贴制作印。 2.老师引入新的材料:“同学们会这么多版画制作的方法呀,你们看,有粉印纸版画,综合纸版画。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版画制作方法,在木板上作画。想一想,木板上可以怎样画画?”学生大胆猜测回答:(1)用笔画;(2)用纸剪贴;(3)在板上刻。 视频引起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老师:“下面,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在板上刻出来的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在板上刻出来的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两棵树》) 学生感受回答:(1)都是黑白的;(2)线条比较粗犷。 4.老师总结导入新课:“我们把这种在木板上运用刚劲有力的刀法,刻出凹凸不平的版面,印出黑白相间的作品的美术形式叫做木版画。” 老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木版画》。” 教师板书课题《木版画》) (二)、自主探索,认识刻刀:: 介绍工具:“老师在每位同学的抽屉里藏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拿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学生:刻刀 老师:“刻刀是我们今天要用的工具,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安全用刀?” 2.安全用刀的方法:“请大家看一下这三种用刀方法,哪一种是安全用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中的“√”)请大家注意刻刀一定要往前推,不能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中的“×”)手放在刀前容易划伤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中的“×”)手要藏在刻刀的后面,胆大心细、果断流畅,这样才是最安全的用刀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中的“×”)” 老师:“仔细观察这三把木刻刀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发现:有三角口的、圆口的、平口的。 3.尝试用刀,感受刀口刀痕。老师:“请同学们在木板上分别试一试这三把刀,比较一下不同的刀口刻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