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44355

生物圈(说课课件)

日期:2025-10-2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59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生物圈,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课题:生物圈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教法 五、说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说课流程 七、说评价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山东科学技术-出卷网-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生物,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为后面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本单元以至整个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感知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变抽象为具象;另外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 能力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 本条件。 (3)使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方法,同时掌握小组间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也是唯一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重点: 1.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重要方法,在本节课中如何对图片资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表述,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激情,通过思考、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4)演示法 五、说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应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通过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说明:本课分新授课(1课时)实训课(1课时)两种课型,今天我就新授课这种课型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新授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总结  拓展提升  强化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4min) 学生欣赏《大中国》的MV,通过歌词中所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引出“其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共有一个家,那就是———生物圈” 自主学习(5min) 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并记住学案上“知识梳理”的相关内容,当堂要求学生尝试背着完成学案。 讲授新课 ———生物圈的范围 1.以( ) 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 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 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 )左右的圈层,包括 (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 )组成,如 ( )、( )、( ) 等.在大气圈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 ( )和( ),还有( )等微小生物. 3.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 )和(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 ),是一切 ( )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展示交流(10min) 各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小组代表通过回答知识梳理,分别介绍大气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