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46266

专题1 声现象-----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随堂讲练 (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7940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现象,-----,中考,物理,一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讲练 专题1 声现象 知 识 点 梳 理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当物体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 2.发声体的判断 类型 举例 发声(振动)物体 打击乐器 鼓、锣受到打击时发声 鼓面、锣面 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钢琴 弦 管乐器 笛、箫、各种号 空气柱 人发声 唱歌、说话 声带 3.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条件: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 和 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效果: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在 中传播的效果比在液体中好,在 中传播的效果最差。 4.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3)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 传声最快, 传声较快, 传声最慢。 5.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能分辨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 s以上。 (3)利用:回声测距离:s= 。 【点拨】(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到。一是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二是声音的响度太小或频率超出听觉范围。(2)人耳听到回声是有条件的,反射的物体距离声源的距离最小是s=×340m/s×0.1s=17m。(3)敲击长物体时会听到两次声音,主要原因是声音在物体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差较大。 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音调是声音的 。 (2)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音调就越 。 (3)频率: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 。物理学中,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 。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4)频率与物体的 、 、 和 等因素有关。弦乐器的弦越长,所发出声音音调越 ;弦乐器的弦越粗,所发出声音音调越 ;弦乐器的弦越张紧,所发出声音音调越 。 2.响度 (1)定义: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 (2)影响因素:①响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幅:物体的振幅越 ,响度越 。②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 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距离发声体越 ,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 3.音色 (1)定义:音色是声音的 ,也叫 。音色反映每个声音的特有 。 (2)影响因素:不同物体由于 、 及 不同,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其音色是不同的。 (3)应用:根据音色,可区分不同的 。 【点拨】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就是平时所讲的声音“尖细”“低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就是平时所说的声音的“响亮”程度。最易混淆的是平时所说的“调子太高了唱不上去”与“说话声音太高了”,把这里的“太高了”理解成一个意思了。其实“调子太高了”是指音调高,“说话声音太高了”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知识点3 声的利用 1.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2.超声波 (1)定义: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①传递信息:超声测距、测厚、探伤、医学诊断和成像。②传递能量:超声处理,主要是利用强超声波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 3.次声波 (1)定义: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它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 (2)次声波的应用:①传递信息: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②传递能量:次声波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坍塌等。 4.声的利用 声音可传递能量和 。凡是声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就是传递能量;声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根据接收的声做出某些判断,就是传递信息。 【点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都是同时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