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科学知识: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科学态度: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要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使摆在15秒内摆动15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摆(铁架台、棉线、鱼尾夹、铁圈、量角器)、秒表、长尺、记录表。 学生准备: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沙漏: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沙漏)它有什么作用?(计时)老师的这个沙漏可以计时30分钟。 2、谈话:这节课我们也准备来做一个计时器有兴趣吗?(有) 我们要做的计时器是根据大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一个发现来做的。 在1583年,一次伽利略在教堂祈祷时注意到教堂的吊灯在风中不停地摆动,这本来是人们常见的,而伽利略却细心地观察起来,后来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就是吊灯每次摆动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手势模拟吊灯摆动)这就是摆的等时性。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原理来做一个计时器。出示课题:做一个计时器———摆(板书:摆) 二、看图纸制作摆,并学会数摆的次数 1、提问:摆是什么样的呢? 2、教师讲述:老师这儿有一张图(出示图纸)看一下摆有哪几部分组成? 3、学生回答。(支架、摆线、摆锤、摆角)教师一一板书。 4、教师讲解示范:用铁架台当支架,摆线是将一根棉线系在支架上,摆线可长可短;在棉线的另一端系上一个鱼尾夹,鱼尾夹里夹几个铁圈当摆锤,摆锤可重可轻,可通过增减铁圈来改变。提起摆锤,拉直摆线,摆线和垂直向下线之间的一个角叫摆角,自然松手,摆就摆动起来了。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摆。 5、学生制作。 6、教师:各组都做好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测试一下你们制作的摆了。数一数你们组的摆15秒摆了几下?那怎样算摆一下呢?当提起摆锤,摆线拉直且有一定的摆角,自然松手,注意手不能加力,摆就摆动起来。当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这样来回运动一次算摆动一次。(课件出示注意点)开始测试,反复测3次。 7、分组测试。(分工合作) 8、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测试发现问题,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仔细看看每组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每一组的数据都不一样,这样的摆能用来计时吗?怎样的摆才能用来计时呢? 生:一秒摆动一下的。 师: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你们的摆有的快了,有的慢了,需要调整,怎样调整呢?这就先要知道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提问:你觉得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具体有怎样的关系?(如果学生不能假设,把任意两组的摆展示在讲台上,为学生猜测有据可依) 学生猜测。 3、提问:到底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对,用实验来研究。我们分工合作,1、2、3组研究是否与摆线的长短有关;4、5、6组研究是否与摆锤的重量有关;7、8两组研究是否与摆角的大小有关。下面各组围绕任务,参考这张记录表进行讨论如何实验研究,实验中,哪些条件需要改变,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开始。 4、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师:哪一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案,我们组研究的是摆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实验中( )需要改变,( )保持不变,反复做3次。 6、师:好现在我们每一组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