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52854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751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蒹葭,ppt,27张,课件,编版,12课
  • cover
(课件网) 《蒹葭》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诗经》赋比兴的手法。 3.体会诗人对理想对象的执著追求和强烈思念。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芦苇。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他在水中伫立。 含蓄美 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1.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诗歌,与其他小组进行PK。(自己编排朗读形式) 一、读诗 2.请两个小组的同学PK展示诗歌朗读,其他组同学投票并点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一、读诗 3.举一反三,运用上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的重章叠句之美以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一、读诗 二、解诗 1.《蒹葭》是一首画面感极强的诗歌,请你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并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结构内容 品味诗的意境美 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起兴 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 虚实相生 “所谓” “宛”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2.再读诗歌,说说作者在萧瑟绵长的情境中写到什么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二、解诗 3.从追寻者和伊人的形象中,你读到一种怎样的情感? 二、解诗 4.为什么诗歌要从景物写起?试用《诗经》比兴手法加以分析。 二、解诗 三、悟诗 1. 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你认为追寻者和伊人有何象征意义? 2.我们都是追梦人,请你描述你的见闻感受中关于追寻者的故事或与之相似的名言警句。 三、悟诗 意境与意象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关于《蒹葭》内容的几种说法: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今人苏东天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三、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 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五、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作业 预习图书《木瓜》《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