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65337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 (共31张PPT+视频)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81388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课,对外开放,课件,31张,PPT+,视频
    (课件网) 对外开放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课 对外开放_2020512174143.flv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新疆对外开放战略示意图 图一:尼克松访华 图二:中日建交 图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一: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年谱》 邓小平访日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二: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段经济恢复,195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是4.7%,1978年则下降到1%。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75元,低于1966年的583元。城镇职工工资不但十几年没有上调,实际生活水平反而下降。 ———李岚清《突围一一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发放的伟大决策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明确了在深圳、珠海和汕头搞出口工业区。划出一块地方,实行特殊办法,但究竟叫什么名字?一时却定不下来。据吴南生同志回忆说:发愁这块地方叫什么名称好呢?在国际上一般叫自由贸易区、自由港,但当时人们一听到“自由”二字,往往就会同主权联系起来,同“租界”“飞地”联系起来。总之,当时顾虑重重,颇费思量。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1.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2.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3.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华侨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澳门 香港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五: 第十六条: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①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②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如在税收、出入境等方面给以特珠的优惠和方便)。 ③建设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⑤经济结构以“三资”企业为主(公有制主导下的多元化所有制)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六: 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办法的情况下,只有用出租土地来换资金。可这个想法,在当时却是“离经叛道”的基本原则问题。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领导对此态度审慎……他们便有根有据地将此举措付诸实施,巧妙地将“地租”改称“土地使用费”,规避了舆论和政策的禁区。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敢于尝试设特区—创新之路 材料七: 特区创办之初,一些本来就不赞成对外开放、不赞成兴办特区的人,大加指责:“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特区是搞香港化,搞资本主义”,甚至说特区是“殖民地”“特区变了颜色,成了租界”等等,各种说法竞相而出。个别到深圳特区参观的老同志甚至手捧五星红旗老泪纵横:“这里只剩下这面红旗还是红色的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