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476347

【解析版】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校内)历史试卷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2788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校内,考试,三调,学期,高二
  • cover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三调考试 历史试卷 2020.1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4分,共70.0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C.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的现象。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3、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 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B. 行政制度比较完备 C.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 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4、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 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 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 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 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5、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方面,秦置郡,汉置州,唐置道,宋置路等,大都是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因素来确定地方行政区划的。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这种安排 A. 客观上易使地方凭险割据对抗中央B. 根本上凸显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 C. 不利于区域内经济交流和文化认同D. 地理环境是地方政区划分决定因素 6、假设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 都符合史实 B. 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 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 都与史实不符 7、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A. 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 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 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8、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 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B. 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 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 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又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 B.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 D.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10、“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事件导致 A.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